对冲基金招聘狂潮席卷亚洲大型多策略公司
【友财网讯】-对于亚洲的对冲基金来说,这是艰难的一年,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都在苦苦挣扎。
大型全球和地区基金一直在以极快的速度增加亚洲的人员,因为动荡的市场有利于采用多种策略和投资团队的公司,而规模较小的当地同行表现不佳。
据知情人士透露,伊兹·英格兰德(Izzy Englander)旗下资产590亿美元的千禧管理公司(Millennium Management)在亚洲拥有50多个投资团队,过去三年这类员工的数量增加了一倍。该公司网站上的公告显示,该公司正试图在印度以外的亚太地区再招聘45个投资和运营职位。一位知情人士表示,Balyasny Asset Management目前在亚洲拥有30多个交易办公室,是2020年底的三倍。
一位知情人士说,Schonfeld Strategic Advisors今年在亚洲增加了30多名投资相关人员。一位了解其扩张情况的人士表示,截至今年年中,ExodusPoint Capital Management的亚洲员工人数增至75人,其中45人从事投资。一位知情人士说,史蒂夫·科恩(Steve Cohen)的Point72资产管理公司(Point72 Asset Management)自2020年初以来已将地区员工增加了15%,至260人。成立3年的Polymer Capital Management现在在亚洲拥有近50个投资团队。
在投资范围较窄的规模较小的本地同行难以赚钱的一年里,这些多战略巨头正在扩大亚洲业务。中国的监管转变、地缘政治紧张和利率上升对市场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大范围亏损。这不仅让基金经理雇佣和留住最优秀人才的能力受到质疑,也让潜在的对冲基金初创公司望而却步。
招聘公司Principle Partners Pte的董事总经理威尔·谭(Will Tan)表示:“单一经理人基金的扩张速度慢于多策略平台。共享资源、成本效益和稳健的风险管理的理念,已经对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产生了吸引力。”
Millennium和Point72等所谓的对冲基金平台将资金分配给采用不同交易策略、共享支持人员并受到严格风险控制的“交易室”。这使他们能够在动荡的市场中获得平稳的回报。Citadel的旗舰惠灵顿多策略对冲基金在2022年前10个月上涨了约30%,而Millennium的对冲基金上涨了10.3%。相比之下,Eurekahedge Pte的数据显示,专注于亚洲的对冲基金同期下跌13%,中国基金下跌近19%。
过去6年,随着ExodusPoint、Polymer和Schonfeld的到来,在亚洲运营的精英平台群体有所扩大。三位知情人士说,为了抵御竞争,其中一些公司可能会在最初与候选人的咖啡会议后一两个月内发出工作邀请。
直接竞争对手一直是人才招聘的天然目标。过去两年,Balyasny聘请在Citadel工作了15年的资深人士安德鲁·方(Andrew Fong)担任地区总裁,并聘请Millennium的阿奇纳·帕雷克(Archana Parekh)负责日本以外的亚洲股票业务。
但在几乎所有平台都在扩张的时候,做到这一点变得越来越难。根据彭博对今年授予的近160个新的本地监管许可证的分析,在香港,这些公司能够用其最接近的同行的校友填补不到15%的新职位。相反,数据显示,近四分之一的职位被非平台对冲基金聘用。
对冲基金依靠从投资利润中抽取一部分来支付奖金,通常是薪酬的较大部分。许多公司在为客户挽回损失之前不能收取绩效费。
Preqin的数据显示,今年只有14%的亚太股票型对冲基金赚了钱。近四分之一的人损失了至少40%。再加上从全球经济放缓的严重程度到中国不断变化的疫情等各种不确定性,这促使投资组合经理、分析师和交易员到其它地方寻求新的开始。
Balyasny任命朱迪·宋(Judy Song)为其股票资本市场区域主管。朱迪·宋在Springhill Fund Asset Management(HK)co .担任过类似的职务,Springhill Fund Asset Management是Venture Partners旗下的医疗保健上市公司。医疗保健股因全球利率上升而大幅下挫,这促使投资者逃离那些承诺未来快速增长但目前几乎没有盈利的公司。
负责管理140亿美元客户资本的Schonfeld聘请了保罗·金(Paul Kim)和佑介·萨伊托(Yusuke Saito)担任驻香港的投资组合经理。帮助运营雪湖资本(Snow Lake Capital)亚洲对冲基金的前合伙人,在该基金2021年前9个月暴跌31%后离开。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Schonfeld还吸引了曾在华晨资产管理公司(Brilliance Asset Management)任职的艾德里安·王(Adrian Wong),该公司旗下的旗舰对冲基金在头10个月暴跌41%。
香港的数据显示,今年香港约有38%的新平台许可证被银行或券商聘用,Balyasny和Millennium引发了对量化投资人才的抢购,特别是那些寻求从指数交易和资产波动中获利的人。与此同时,亚洲国家对通胀和利率上升的政策反应有所不同,这提振了对宏观投资者的需求,这些投资者利用股票、固定收益、外汇和大宗商品市场的趋势。
尽管这些平台仍在招聘专注于技术的投资专业人士,但随着企业转移供应链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这些新员工往往拥有更广泛的地区或全球授权。他们还在东南亚、印度、金融和能源等在中国科技股暴涨期间失宠的地区增加人手。
“作为一只多策略基金,与单一策略基金相比,你在周期中更加灵活多变。”招聘公司Principle Partners Pte的董事总经理威尔·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