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进民退”正在上演,压垮中国经济的那根“稻草”出现了

文/子竹 2016-07-21 16:15:17 278

导读:近日公布的一组数据令党中央高层忧心忡忡。随后,党中央高层以罕见的规格讨论了这一现状,会议由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6年上半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暴跌至个位数2.8%;而国有控股部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却从2015年的10.9%,大幅提高至今年上半年的23.5%。

一场浩浩汤汤的国进民退正在国内上演。从表中可以看到,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这架马车现在由国家政府主导,而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现在成了这架马车的负累。

但是依据其他国家振兴的经验,民营企业才是能够代表一国经济实力的脊梁,而国企最多就是点缀。

民间投资增速的下滑说明了实体经济的不景气,企业不愿意去冒险投资。而楼市,特别是一二线城市的楼市成了资金躲避风险的蓄水池。

为什么实体经济宁可避险楼市也不愿投资兴业呢?

一方面,货币超发的现状下,实业越来越不好干。举个例子,中国目前每年M2的增速在13%-14%,一个企业辛苦一年干到头,还没看到分红,这些利润迅速地被M2稀释了,利润清零,谁还愿意实业兴邦,创造企业价值?

另一方面,楼市的爆发性猛涨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赚钱的捷径。买楼和干实业相比哪个更简单?当然是前者。据说一个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润比不过北上深一年的房价涨幅。在这样的情况下,谁不去买房子赚钱那不是傻么?

不仅仅只有企业资金流入房地产,股市的资金也纷纷回流。

从表中可以看到,当商品房销售额显著增长时,流入股市的资金出现了负增长。这说明从股市回流的资金一方面变成了老百姓的银行存款,另一面部分回流的资金涌入到了楼市,而开发商卖房卖得火爆,收回了不少现金,变成了房地产企业账上存款了。

高房价引发了上半年两个显著的现象:

虹吸效应

高房价吸引国内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房地产领域,而实体经济则越来越疲软。

流动性陷阱

实体经济越疲软,国家信贷政策越宽松,M2增速越快,国家越鼓励银行贷款给企业振兴实业。但很不幸的是,这些原本用来救济实业的钱大部分落入了国企央企手里,成了制造“地王”的武器,上半年205宗地王拍卖,国企央企拍得半数。即使是少部分民企获得了贷款,也悉数落入了房地产。

中国陷入了流动性陷阱:实体经济越疲软——央行印钱越多——实体经济越疲软。

究竟要怎么打破这样的怪圈呢?

这文章还是得从房价开始做。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楼市出现了降温的迹象。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增速均出现了回落迹象。

据媒体报道,7月18日上午,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带队,约谈万达、保利、融创和恒大四家房企,希望这四家代表企业为下一步政策调整支招。

但为了提振经济,仅给楼市降温是不够的,重点还是应该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才能让众多实体经济回归“正道”,让企业感受到老老实实创造社会价值才是企业获得利润的唯一途径。文—V信:zizhudaojin

本人时时专注研究国际市场经济走向,对原油,天然气、沥青,白银,铜等大宗商品深入研究。如果你从未做过投资,想学习了解,又或做单不顺,投资经常资金缩水,想学技术分析看盘。那么你就得和我多多交流了。金融行业,形态万变。我所希望的就是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和多年的经验,为你的资金保驾护航。关注添加笔者薇信:zizhudaojin